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十倍增效增长三部曲之一
为了公司的前途命运,不通也得“通”。要把我们的组织改革从后端“推”动变成前端“拉”动。这样组织效率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任正非
华为原项目独立顾问、跨世纪大变革亲历者原创作品
跨部门高效协作的密码,数字化转型的必备前提
清华大学副校长、IISE Fellow、华为原副总裁作序推介
内容简介
目录
推荐序二 数智化和VUCA时代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探索
推荐序三 拉通:运营逻辑的一次哲学性升级
前 言 畅通才有生命力
引 言 十倍增效千倍增长的珍贵史料和宝贵经验
第1章 从推到拉,革命性的飞跃1
什么是推2
我们被推包围着3
1.在生产现场更能直观感受推3
2.计划里的推5
3.研发里的推5
4.销售和渠道里的推6
5.供应里的推7
6.售后服务里的推8
7.办公事务里的推8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推9
1.简单省事9
2.利益驱动9
3.对管理水平和自制力的要求都低9
推有先天缺陷10
前言
高效协同、整体增效是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但结果经常不尽如人意,核心原因之一是缺少在新时代行之有效的科学化的运营管理方法论,缺乏对经营管理真实水平的评判体系,对效率提升没理解透,竿子难插到底,协作低效,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时常感到隔靴搔痒、不畅快、心堵甚至心“痛”。
中医学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这个理论企业亦适用。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从横向看,就是使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及其订单、物品或知识等,能畅“通”无阻地朝客户方向不断增值、流动,从而使各环节内部和各环节之间都高效协同,并使组织不依赖个别人,进而使企业长期增效地增长。
畅通水平要用数据证明,数据是无效“改进”和忽悠的“照妖镜”。任何不能最终提升畅通水平的动作都是“假动作”,做无用功。很多企业饱受不畅通之苦,部分甚至所有环节不畅通,轻则造成企业现金流不畅,重则导致企业“缺血”而亡。
畅通水平越高,企业在当下越赚钱,在将来越有持久的竞争力。本书就是为提高企业畅通水平而写的。
要想畅通,必须战胜很多“拦路虎”,其中前一环节对后一环节“你不要,我也给”的“推”,是不畅通的始作俑者。于是,第1章阐述了推的各种场景、产生原因、定义、受欢迎原因、先天缺陷,论证了推会导致批量增大,总结出了推导致各种问题的逻辑,进而引出拉的定义及其运作过程,阐述了推和拉在触发规则、作用效果和“功”上都迥然不同。最终,论证出从推到拉是革命性飞跃。
为了使“飞跃”更具体,第2章推导出了拉具有的16个优势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拉能帮助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从根本上大幅减少在周期、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浪费,提升客户满意度、利润和士气,助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为了让拉落地见效,第3章详细阐述了实现拉通的“五通”方法论。对每个“通”,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展开;在论证了批量是周期、效率、质量的“隐形杀手”的基础上,提出了“穿通”和“弹通”,并重点阐述了弹通中的批量弹性设置和拉通的要点。
为了衡量拉通的效果,第4章设置了三个量化的衡量指标,将“通”的水平分为九级并明确了相邻两级之间的本质区别,从通的角度建立了一整套评判经营管理真实水平的标准,方便企业知道:目前自己处在什么水平,距离最高水平或标杆企业的水平差了哪几级,每跨越一级分别要做什么。另外,用案例论述了第九级水平“推拉通”的核心是权衡三个要素;运用车、路等比喻将系统图示化、形象化,方便读者理解与运用。
面对火热的数字化转型,第5章系统论证了拉通是高效数字化转型和建设中台的前提;在认可数字化效果的前提下提出,即使不数字化,也可以通过拉通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成本低;没有拉通就数字化将使组织比较低效,容易使企业得不偿失、进退两难。
为了回答拉通的落地过程和效果,第6章以接近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还原、总结了华为从1992年在销售过亿、走上发展正轨开始,到2019年美国打压效果显现、正常发展轨道被扭曲为止,如何通过“五通”方法论实现了十倍增效八千余倍增长的真实历程。其中,列举了华为集成供应链变革、财经变革、销售“铁三角”变革等真实案例,首次系统分析了华为如何拉通从创意到进入市场(IPD)、从市场到线索(MTL)、从线索到回款(LTC)、从客户提出问题到解决(ITR)等创造价值的主流程,并提炼出华为的内拉通模型。华为客户包括企业、消费者、运营商、政府部门,业务模型非常复杂,全国大多数企业在业务模型上都可以从华为学到东西,比如拉通。
拉通作为一种新理论,必须在已有的经典运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做出有价值的创新,否则就没有提出的必要。第7章在总结各种理论的来龙去脉、本质以及它们之间传承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拉通既涵盖了精益、流程再造、敏捷的精华,又能把TOC和质量管理的精华集成进来,还能抑制它们的缺点或不良作用的发挥,从而使这些经典运营管理理论统合到拉通这个集成创新的、开放的、适用范围广的新理论体系之中。
管理理论如果不能上升到哲学、文化的高度,就不够概括、本质、系统,难以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第8章论述了拉通不但蕴含了辩证法等重要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华为开放、妥协、灰度的哲学,还高度契合以 “仁义礼智信”以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以“中”“和”为核心的中国儒家哲学文化,契合中国现实,使理论更有生命力。
本书基于两方面的实践,一是华为实现十倍增效八千余倍增长的成功实践,作者以在华为工作并在多年后为华为提供咨询服务的方式深度参与其中;二是作者在丰田日本总部等全球500强企业工作或深度研修,为多家著名企业提供咨询辅导的实践。
基于实践和理论的反复结合,本书作为首部阐述既增长又增效即“增效增长”的著作,以“十倍增效增长” 三部曲三维模型横向揭示了鲜为人知的、部门之间与员工之间全流程自动高效协作的隐形障碍、底层逻辑和方法“密码”,以及数字化员工、智能调度的底层逻辑,知识密度高,适合各类组织的创建者、管理者、数字化或信息化工作者阅读,值得喜欢深入钻研的读者反复研读。
媒体评论
管理科学化是华为等杰出企业高效成长的基石和前提。作者以二十余年的管理实践积累,结合自己在华为经历变革、在离职多年后为华为项目提供独立顾问服务、为多家标杆企业提供增效增长咨询的经验,把任正非先生在讲话中提到的“拉通”二字发展成为一整套实用的、可复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实属难能可贵。《拉通》一书逻辑严密,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值得企业家和管理者一读。
郑力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增长和增效。只重视增长容易虚胖,只重视增效容易收缩,因此两手都要抓,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本书提出了“增效增长”即增效地增长的思想和方法。“拉通”是提高协作效率、高效增长难以绕开的底层逻辑,原因在于只有“拉”才能使所有工作都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越“通”效率越高。本书不但适合企业管理者,也适合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或工业工程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江志斌国际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会士(IISE Fellow)及副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管理理论,中国学者责无旁贷。很高兴看到我的学生相鹏潜心研究了华为做大做强的历程和经验,首次构建出“拉通”理论体系以及以它为横向逻辑的“十倍增效增长”三维模型;将拉通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从生产扩展到“研供产销服”全流程乃至全产业链,并从制造行业扩展到服务业;也使精益、敏捷、TOC、质量管理等经典运营管理理论被创新性地集成到“拉通”之中。本书既有方法论和案例,又建立了评价经营管理真实水平的标准,是对数智化和VUCA时代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探索,适合于几乎所有组织的全流程跨部门自动高效协作与增效增长。
邢宪杰华为前副总裁&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华为“蓝血十杰”
市面上写华为的书很多,大部分是介绍华为怎么做,这本《拉通》特色明显,既总结出了华为“长期有效增长”经验的横向底层逻辑,总体上抓住了经营管理的本质,契合华为近三十年的管理改进经验和数字化理念,又从另一个视角出发建立起了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运营逻辑的一次哲学性升级。相鹏理论功底扎实,在华为经历了重大管理变革,并成功辅导过多家行业标杆企业提升效能,我乐于把这本既有思想性又有实践性的著作推荐给广大的企业管理者和数字化工作者。
崔维星德邦物流创始人
与朱老师相识是在公司的精益管理项目上,短短相处,受益良多。这次朱老师带来的英亚官方《拉通》,以华为这个中国企业典范为案例,为我们解读了企业高效运转实现增效和增长的密码,书中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理念和方法论,让人眼前一亮,非常值得我们拿来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