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作为领导者的你,指明方向了吗?
影响众人了吗?
以身作则了吗?
以上三点,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不是领导力理论,而是领导力提升。但是不经历自我觉察,领导力便提升不了。
人因触动而改变,不因知道而改变——
老板太亲和,公司会衰落
老板不分享,高管不分担
老板能力差,企业多元化
不愿过劳死,厘清怎么活
会都开不好,怎么当领导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作为领导者的你,也许很清楚自己的优点在哪里,但你敢走向自己的反面吗?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探讨的问题领域是“领导力提升”,而非“领导力”。领导力注重医理,但领导力提升旨在临床。换言之,本书重视的不是你如何认识领导力,而是你如何提升领导力。
现在随便翻开一本领导力图书,总是有八条、十条,甚至更多的领导力准则。人们记不住,也做不到。只是当时看着激动,想想感动,回头就一动不动了。我们实在不想这么干了。
本书对“领导”一词的定义是“引领众人去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并在此之下,引申出三个必要的动作:①指明方向;②影响众人;③以身作则。
“指明方向”与“从未去过的地方”有关,与事相关。“影响众人”与“众人”“他们”有关,不是自己一个人想去,而是一群人都愿意去,与人相关。“以身作则”与“引领”的能力相关,与自己有关。如果领导者不能做到以身作则,那么其他一切就被一齐放倒了。
本书认为,领导力最关键的就是做好这三件事。少一条也不行,多一条也没有了。哪怕一个团队再小,其负责人也必须做好这三点,而哪怕一个企业再大,如果它的最高领导者做不好这三点,领导力也是一定要出问题的。
其次,最为重要的是,本书极为强调“自我觉察”的重要性。领导力的提升必须经由自我觉察。没有自我觉察,知道再多的领导力理论,领导力也终究提升不了。
最后,本书认为,“自我觉察”既是领导力提升的起点,也是其终点。这可能不符合许多读者的预期,“起点”是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也是“终点”?在作者看来,只要让领导者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自然会想办法去解决。对教练来说,问题已经结束了,多一步都没必要去做。
本书的第1章、第2章由丛龙峰执笔;第3~5章的每一小节都是张伟俊的作品,但每章起始部分的导语是丛龙峰写的;丛龙峰写了本篇序言,而张伟俊写了跋。但整本书有一条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即“自我觉察”,也是领导力提升的前提与归宿。
第1章是全书的总括,由三部分构成:首先给出对领导问题的定义,并提出具备领导力最关键的是做好三件事;其次谈到“真正的改变只能从内心开始”;最后提出一个观点,即“人的成长也好,企业成长也好,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都需要勇敢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第2章是对领导力提升问题的理论综述,但有意将理论框架打散,而最终呈现出15条认识。这是因为在我看来,很少有一把手是按照理论框架行事的,因此大可不必严丝合缝,但希望这15条认识中,至少有1~2条能给读者以启发。
第3~5章,从结构上分别回应了第1章的“真正的改变只能从内心开始”,以及“反求诸己与自我突破”。其中的每一小节都有具体的情境,以及教练与一把手的互动,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能更有代入感,收获一份自我觉察。
作译者
和君商学首席管理学家、和君管理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专注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咨询工作。曾任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版)执行主编。近年来,兼任德邦快递、传音控股、喜家德、慧谷化学、奈雪的茶、鲜风生活、西贝餐饮集团、潮宏基珠宝、慧择保险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常年管理顾问。
担任多家创业型公司的教练。其中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创办的张拉拉兰州手撕牛肉面,在创业第一年,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张伟俊
“50后”,务过农,做过工;“77级”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他率先将美国的心理咨询引入中国;90年代,又将美国的管理咨询引入中国。本世纪初,他担任过中外合资企业的CEO。之后的十多年中,作为领导力教练,张伟俊专注于为民营企业家提供一对一的个体服务和“私人董事会”形式的集体服务。
目录
第1章 领导力人人可学,但无人可教1
1.领导力最关键的是做好三件事3
指明方向5
影响众人9
以身作则14
2.真正的改变只能从内心开始15
勒紧成就动机,发挥影响动机16
先领导自己,后领导他人20
人因触动而改变,不因知道而改变23
3.反求诸己与自我突破26
让自己跟得上企业发展的需要26
勇敢地走向自己的反面28
第2章 领导力提升的15条认识31
1.重大的领导力提升必经历一次彻悟,否则是学不会的33
2.人是活不过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要用经历去成就人36
3.重视领导力提升的关键转折点和窗口期,如上任第一年37
4.轮岗可能是培养领军人才和接班人的唯一有效路径40
5.常识感与节奏感是企业家最重要的思维品质42
6.洞察需求与做产品的能力是看家本领,别弄丢了43
前言
转眼我跟伟俊认识六年了。六年前,我们就想合作一本有关领导力的书。如今,它终于可以跟读者见面了。
现在市面上关于领导力的书有很多,但大多数集中于对三类问题的探讨:领导者特质、领导者行为,以及不同领导风格与类型的适配度。不过在我和伟俊看来,领导力提升一事,关键仍在于领导者的自我觉察,否则任何外围的努力终究都是徒劳的(见图0-1)。
不经历自我觉察,领导力便提升不了。我相信,许多做过领导的人都对此深有体会。但遗憾的是,在研究领域此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在六年后,仍要把本书拿出来的重要原因。
图0-1领导力研究的相关主题
关于我和伟俊
对我来说,伟俊是个很不一样的人。很少有人能在领导力领域保有如此持久的激情,但毫无疑问,伟俊做到了。
即便放到现在,专职从事“总裁教练”工作也是一件稀罕事,但伟俊从2005年就开始这么做了,一做就是16年。2010年,他又将私人董事会技术引入中国,并发起了国内第一个私董会小组—伟事达001组(后文简称“001组”)。如今,这个小组已经运营到第11个年头了,其间尽管有老组员离开、新组员加入,但这个小组一直存续至今。
伟俊今年已经66岁了,仍活跃在企业一线,日程表经常排得满满的。他其实什么都不缺了,但他真的很关心人,乐于成就人。他曾经服务过万科、TCL、美的、联想……如今,他开始给一些“80后”甚至“90后”的新生代创业者提供辅导。
伟俊就像是中国版的比尔•坎贝尔。坎贝尔是众多硅谷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背后的教练,同样地,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的背后,也有一个张伟俊。
伟俊对我来说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是我的老师、教练、半个搭档和一个极为重要的忘年交。
最早,伟俊是我的老师,是他把我领进领导力的大门的。我对领导力领域诸多问题的理解,深受伟俊的影响。后来有整整一年时间,他每月都会给我打几个电话,事实上充当着我的教练。再之后,随着我的主要精力转移到给企业担任常年管理顾问,在某种程度上,我和伟俊就成了合作伙伴。我从伟俊的私董会上认识新的朋友,并把与我要好的企业家介绍到001组。我和伟俊共同服务过两家企业,我专注于组织管理,而他着力于领导力。
伟俊说,“理解他人是要豁出性命的事”,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而且至少在我认识他的这些年里,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也想借这本书,把我们对于领导力领域的理解,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本书整体定位
本书的书名是《自我觉察:领导力提升的起点与终点》,这本身便表明了本书的整体定位、研究视角,也是本书的内容概要。
首先,本书探讨的问题领域是“领导力提升”,而非“领导力”。领导力注重医理,但领导力提升旨在临床。换言之,本书重视的不是你如何认识领导力,而是你如何提升领导力。
现在随便翻开一本领导力图书,总是有八条、十条,甚至更多的领导力准则。人们记不住,也做不到。只是当时看着激动,想想感动,回头就一动不动了。我们实在不想这么干了。
本书对“领导”一词的定义是“引领众人去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并在此之下,引申出三个必要的动作:①?指明方向;②?影响众人;③?以身作则。
“指明方向”与“从未去过的地方”有关,与事相关。“影响众人”与“众人”“他们”有关,不是自己一个人想去,而是一群人都愿意去,与人相关。“以身作则”与“引领”的能力相关,与自己有关。如果领导者不能做到以身作则,那么其他一切就被一齐放倒了。
本书认为,领导力最关键的就是做好这三件事。少一条也不行,多一条也没有了。哪怕一个团队再小,其负责人也必须做好这三点,而哪怕一个企业再大,如果它的最高领导者做不好这三点,领导力也是一定要出问题的。
序言
转眼我跟伟俊认识六年了。六年前,我们就想合作一本有关领导力的书。如今,它终于可以跟读者见面了。
现在市面上关于领导力的书有很多,但大多数集中于对三类问题的探讨:领导者特质、领导者行为,以及不同领导风格与类型的适配度。不过在我和伟俊看来,领导力提升一事,关键仍在于领导者的自我觉察,否则任何外围的努力终究都是徒劳的(见图0-1)。
不经历自我觉察,领导力便提升不了。我相信,许多做过领导的人都对此深有体会。但遗憾的是,在研究领域此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在六年后,仍要把本书拿出来的重要原因。
图0-1领导力研究的相关主题
关于我和伟俊
对我来说,伟俊是个很不一样的人。很少有人能在领导力领域保有如此持久的激情,但毫无疑问,伟俊做到了。
即便放到现在,专职从事“总裁教练”工作也是一件稀罕事,但伟俊从2005年就开始这么做了,一做就是16年。2010年,他又将私人董事会技术引入中国,并发起了国内第一个私董会小组—伟事达001组(后文简称“001组”)。如今,这个小组已经运营到第11个年头了,其间尽管有老组员离开、新组员加入,但这个小组一直存续至今。
伟俊今年已经66岁了,仍活跃在企业一线,日程表经常排得满满的。他其实什么都不缺了,但他真的很关心人,乐于成就人。他曾经服务过万科、TCL、美的、联想……如今,他开始给一些“80后”甚至“90后”的新生代创业者提供辅导。
伟俊就像是中国版的比尔·坎贝尔。坎贝尔是众多硅谷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背后的教练,同样地,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的背后,也有一个张伟俊。
伟俊对我来说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是我的老师、教练、半个搭档和一个极为重要的忘年交。
最早,伟俊是我的老师,是他把我领进领导力的大门的。我对领导力领域诸多问题的理解,深受伟俊的影响。后来有整整一年时间,他每月都会给我打几个电话,事实上充当着我的教练。再之后,随着我的主要精力转移到给企业担任常年管理顾问,在某种程度上,我和伟俊就成了合作伙伴。我从伟俊的私董会上认识新的朋友,并把与我要好的企业家介绍到001组。我和伟俊共同服务过两家企业,我专注于组织管理,而他着力于领导力。
伟俊说,“理解他人是要豁出性命的事”,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而且至少在我认识他的这些年里,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也想借这本书,把我们对于领导力领域的理解,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本书整体定位
本书的书名是《自我觉察:领导力提升的起点与终点》,这本身便表明了本书的整体定位、研究视角,也是本书的内容概要。
首先,本书探讨的问题领域是“领导力提升”,而非“领导力”。领导力注重医理,但领导力提升旨在临床。换言之,本书重视的不是你如何认识领导力,而是你如何提升领导力。
现在随便翻开一本领导力图书,总是有八条、十条,甚至更多的领导力准则。人们记不住,也做不到。只是当时看着激动,想想感动,回头就一动不动了。我们实在不想这么干了。
本书对“领导”一词的定义是“引领众人去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并在此之下,引申出三个必要的动作:①?指明方向;②?影响众人;③?以身作则。
“指明方向”与“从未去过的地方”有关,与事相关。“影响众人”与“众人”“他们”有关,不是自己一个人想去,而是一群人都愿意去,与人相关。“以身作则”与“引领”的能力相关,与自己有关。如果领导者不能做到以身作则,那么其他一切就被一齐放倒了。
媒体评论
这本书超越了以往领导学偏重维度构建和素质测评的窠臼,以自我觉察能力为核心,探讨了从管理者转变为领导者面对的一系列内心修炼的考验,值得所有负有领导责任之人深读自省。
-杨斌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
每年与伟俊续签一次教练服务合同,同样的动作我已经重复八次了。回想起来,当初请伟俊来晨光,主要还是出于好奇的心理。没想到"蜜月期"后,就开始难受了。到第四年要续签合同时,我感觉自己几乎要崩溃了,那时我特别想对伟俊说:"你走吧,老子不用你了!"但看看合同内容,感觉他又是按照我们当初的约定来做的,好像也找不到他什么碴儿,所以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咬咬牙,再熬了两三年之后,不知怎么的,我感到我们的合作好像变得顺畅起来了。这是因为我的领导力提升了,成了一个优秀的总裁,还是因为伟俊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成了一个出色的教练?还真有点不好说,可能他和我都有进步和成长吧!
我同意书中所说:"领导力人人可学,但无人可教。"然而,在学的过程中,让一个人来陪伴你,经常提醒你"走出舒适区",或许是明智的。
-陈湖雄
晨光文具创始人
说我是伟俊先生最长教练的学生,恐不为过,从2005年开始的私人教练,到成为伟事达私董会001组的第一位成员,已有17年了。刚开始时,总觉得要学习"知识",私董会要寻找"机会",交流"方法"。但一段时间下来,就会发现并不管用:身边的一切"发生",尤其是那些困扰自己的,还是一再"发生",并没有改变多少。
好在教练是一个有耐心的好人,他和现实中的各种"发生"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向我发出"改变"的邀请。而每当自己改变后,又会有及时的提醒,以及组员间直截了当的棒喝:还早着呢,改变自己是个没完没了的过程!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企业家和普通人一样,觉察自己才真正是"修",而不断觉察,不断付诸改变,才真正是"行"。
-陈劲松
世联行创始人
我和两位作者认识近10年了,每年都会有三五次深入的交流。本书体现了他们对民营企业家的细致观察和对领导力的深刻研究,是领导者自省自知的最好的指导书。
-崔维星
德邦股份创始人
自我觉察,是行动的基础,是解决难题的起点。本书把张伟俊老师、丛龙峰博士两人多年来对我提升领导力的启发,发挥得淋漓尽致:观点犀利、通俗易懂、代入感强。是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团队一把手通过"自我照镜子"提升领导力的好书。
我睡前有看书的习惯,一为学习,二为助眠。这本书对我而言最麻烦的是,唯独看完它之后,心情比较激动,睡不着,睡不深,边睡边做梦,做怎么做领导者的梦。
-廖创宾
潮宏基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