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Full Catastrophe Living Using the Wisdom of Your Body and Mind to Face Stress, Pain, and Illness

【插图】

编辑推荐
在充满压力、痛苦与疾病的世界中,找回平和、喜悦与健康
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的经典之作
人人适用的减压疗愈指南
长踞美国亚马逊畅销榜近30年
改变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生活
一行禅师/杨澜/ 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对我个人而言,当我首次接触到正念练习时,就为它对我生命的滋养而感到惊喜和震撼。在过去40多年间,那份感觉丝毫未减。它(反而)变得更加深厚、更为牢靠,如同一段长久而值得信赖的友谊,既愈苦弥坚,同时也令人深深的谦卑。
当我在写作本书初版时,编辑曾提出把“catastrophe”(灾难)一词用在书名中并不明智。他担心这可能会在一开始就令很多潜在的读者反感、望而却步。所以,我绞尽脑汁,想要找到一个不同的书名。我想到并摒弃了不下一打(书名)。其中,列在很前面的有“Paying Attention: The Healing Power of Mindfulness”(关注:正念疗愈力)。诚然,该书名替我传达了本书的要意。但是“Full Catastrophe Living”(直译是“全然灾难的生活”),这个书名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际,挥之不去。
最终,它还算过得去。直到今天,还有人跑来告诉我,这本书挽救了他们的,抑或是他们亲人或朋友的人生。最近,我在麻省、剑桥参加的一次正念教育大会上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周之后,同样的情景在英国切斯特的正念会议上又一次出现。当人们与我交流这本书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时,我总是竭力地想去全然理解这对他们的意义。我总是被深深地感动,难以言表。有时候,一些故事不忍卒闻,把他们引向本书的苦难是那么辛酸,令人难以想象。不过,这恰恰是它的本意,去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非常特别的东西,触及我们拥抱事情真相的能力,每每当这些真相看似全然不可能的时候,以一种疗愈和深具转化力的方式,去面对人类处境的全然的灾难。曾经为公共电视《疗愈和心灵》(Healing and the Mind)系列摄制了我们课程的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告诉我,在报道1991年奥克兰大火期间,也就是本书出版一年之后,他看见一个男子在房子被烧毁之后,臂下紧紧地夹着这本书。而不知何故,纽约人似乎立马就理会了这个书名。
这样的回应证实了我在减压门诊初始,看到正念练习在病人身上发挥作用时的感觉,很多人被健保系统所遗漏,哪怕有好转,也未能从他们所接受的对慢性状况的各种治疗中全然地好转。非常清晰的是,正念的培育中有着可以令人疗愈、转化的东西,它可以令我们重新焕发生机。并非以某种浪漫的“天空中掉馅饼”似的方式,而只是纯粹出于人类的本性美德。引用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言,“……我们都有着未曾梦想过的生命之源泉可供我们汲取”。
如同地底下的水,或者大量的油矿,或者深埋在地球岩石中的矿藏,此处我们所论及的是我们内在深处的资源,是我们人类所固有的,这些资源可以被触及和利用,可以脱颖而出,诸如我们终身学习、成长、疗愈和转化自身的能力。这样的转化将如何发生呢?它直接来源于我们采取一种更加宽广的视角的能力,去领悟到我们自身实际上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所思。它直接来自于我们认识和拥有一种全方位的存在,认识和拥有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实际上是谁。这些与生俱来的内在资源,可以经由我们自己发现并汲取的资源,一切都有赖于我们体现觉知的能力,以及我们培育与那种觉知的关系的能力。我们经由一种特别的、加以关注的方式来获得这种发现和培育:有目的地、在此刻当下地以及非评判地。
在科学的正念存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从对冥想的切身体验中,对存在的这个方面已然熟悉。即使科学的正念从未涌现,冥想对我依旧是重要的。这样的冥想练习立足于它们自身:它们本身极具说服力的逻辑、它们本具的实证效度,以及自身的智慧。这些智慧只能经由人一生中在一段时间里切实地、带着目的和有意图地培育才能从内在里被领会到。本书和它所描述的正念减压课程则提供了一种框架,为探索通常不熟悉的,有时甚至是困难的领域提供了具有一定清晰度的、平和的指导。在附录中,你可能找到其他可能有用的书单。如果你选择将此领域的旅程作为终生之旅,那么这份书单将为你提供丰富多样的、持续的支持和滋养。你因此得以从该领域所提供的多个角度、机会和挑战中受益。它确实是一种终生的旅程和探险,需要“饱满地”去体验,或者我应该说,“清醒地”去体验。
没有一幅地图能够详尽地描述一个领地,最终它需要被体验,我们方才能够了解它、探索它,并从它独特的馈赠中获益。它须得被占据,或至少,一再地被造访,我们因此可以为我们自己,直接地、第一手地去体验它。
以正念为例,那份直接体验丝毫不亚于每时每刻所展开的、伟大的生之探险。从现在开始,就在你已经在的地方,无论你身处何处,无论你的处境有多么艰难和富有挑战。如同在减压门诊中第一次见到病人时,我们时常说的那样。
……依我们看来,无论是哪里不对劲,只要你还在呼吸,你身上安好的地方就要比不对劲的地方多。在接下来的八个星期里,我们将经由注意力把能量倾注在你身上安好的地方——我们从未留意或者想当然,或者未能在自身上完满地发展它,而让其他的医疗中心和健保团队来关照你“不对劲”的地方,并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正念,特别是本书所描述的正念减压课程,是一种对你自己的身体、头脑、心灵和生活变得更加熟悉的邀请——经由一种崭新的、更加系统、更具爱意的方式去加以关注,并由此发现你自己生活中未曾注意到的或出于某些原因,至今都遭到忽视的重要方面。
以崭新的方式去加以关注是一件非常健康的、具有潜在疗愈性的事情。虽然你会看到,它其实并非关乎行动,或者到达别处。它更多的是关乎存在,关乎允许你自己做自己,并发现这种方法所蕴含的丰满和巨大的潜力。有趣的是,该八周正念减压课程实际上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崭新的开始。真正的探险一直是你整个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念减压只是一个中途站,也希望是一个发射台,可以让你进入到与事物本相之间的一种崭新的相处方式中。正念的练习有可能成为你的一个终生的陪伴和同盟。而且,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当你开始进行正念练习的时候,你同时也加入了一个世界范畴的社区。在该社区中,人们的内心同样受到这种存在之道的感召,受到这种与生命和世界交汇之道的吸引。
最重要的,本书是经由练习来培育正念的。这需要极大的决心,同时又需要最温柔的碰触和全然投入。本书中我们所要谈及的一切都旨在支持你的参与和投入。
事实表明,这本书及其所描述的减压门诊的工作——正念减压,与其他很多人的努力一起,对在医学、健保和心理学领域中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极其有帮助;同样,它们对正在成长中的正念科学及其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性联结等每个层面上所具有的健康和安适的效用也极有帮助。同时,正念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教育、法律、商业、技术、领导力、运动、经济,甚至政治、政策和政府等诸多领域。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希望的进展,因为它具有疗愈这个世界的潜力。
2005年,在科学和医学文献中,只有100多篇有关正念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章。而到了2013年,则有超过1500篇。另外,还有针对该主题的、不断增加的书籍。甚至还有一本叫《正念》(Mindfulness)的科学期刊。其他的科学期刊也争相出版有关正念的专刊或专门章节。事实上,对正念和它在健康与幸福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的专业兴趣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此领域的研究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而且,这些科学发现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健康的含义,以及对身心联结、压力、疼痛和疾病的理解显得日益奇妙。
不过,比起去理解正念培育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可能的心理机制和神经通路(虽然它们可能极其有意思),本书第2版更多地关乎我们把握生命和生活处境的能力,关乎对自身怀有极大的温柔和善意,并找寻到尊重我们自身各种可能性的方法。这种可能性可以令我们过上理智的、满足的、有意义的生活。诚然,正念练习不仅极有可能带来大脑某些区域有益的变化,而且还可以给大脑本身结构和它的联结带来有益的改变,我们还将论及其他潜在的生物性收益,还是希望我们中没有人会只是为了生成彩色脑扫描图而去培育正念。这些可能的收益会自行照顾好自己,会经由正念练习自然地彰显。如果你选择在你的生活中去追寻正念,那么我们培育正念的动机需要更加地根本:可能是去过一份更加整合和满意的生活,更加健康,可能还有更加幸福和智慧。其他的动机还可能包括去有效地、慈悲地面临和应对我们自身与他人的苦难,及我们生活中的压力、疼痛和疾病(就是我在此所指的人类处境的全然灾难),并且去成为全然整合的、深具情商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是我们所本具的,但有时我们会与之失去接触并脱离它。
在我的冥想练习过程中,当我在这个世界上做着我的这份工作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正念的培育是一种全然的行为,是一种理智的、自我慈悲的,最终则是一份全然的爱的行为。如你将要看到的,它涉及你的意愿:去沉浸到自我中,去生活在此刻,有些时候则是停下来而纯粹地去存在,而不被无止境的行动所裹挟以至于忘了谁在做这一切,以及为什么去做。它关乎不把我们的念头误作真相,不至于轻易地被卷入到情感的风暴中,这些风暴通常会加剧我们自身和他人的痛苦。这种对待生活的方式确实在每个层面上都是全然的爱。如同我们将要看到的,其中的美在于,除了加以关注,保持清醒和觉察,你不需要去做任何事。存在的这些方面已然就是你,以及你是什么。
虽然冥想练习更多的是存在而非行动,它看上去也如同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毕竟,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我们需要留出时间去练习,而那确实需要一些行动,以及意图和约束。在接受学员进入正念减压课程之前,我们有时会这样说:
你不必去喜欢每日里冥想练习的日程安排,你只是去做(当你报名时就同意的那份有约束的日程,并尽你所能去做)。然后,在八周课程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告诉我们这是不是浪费时间。而在这期间,哪怕你的头脑不停地告诉你那是“愚蠢的”或者是“浪费时间”,请照旧练习,并且尽可能全心全意地去练习,仿佛你的生命有赖于它。因为确实如此,我们的生命以比你想象中更多的方式仰赖于它。
世界上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之一——《科学》最近的一个头条标题为《一颗飘移的心是一颗不幸福的心》(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这是文章的第一段:
作译者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新旧版推荐序
第2版前言
前言
Ⅰ壹正念练习加以注意
第1章 此刻,你唯一的拥有 /
2
第2章 正念练习的基础:态度和承诺 / 16
第3章 呼吸的力量:疗愈过程中不起眼的同盟 / 34
第4章 坐姿冥想:滋养存在 /
48
第5章 安住于你的身体中:身体扫描 / 67
第6章 培育力量、平衡及灵活性:瑜伽是冥想 / 87
第7章 正念行走 / 110
第8章 一日正念 / 118
第9章 真正做你在做的: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 131
第10章 开始练习 / 139
Ⅱ贰崭新的范式健康与疾病的全新思考方式
译者序
他来到中国的梦想,是想重新联结当代正念在中国的古老根源。他还分享了在年轻时代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和冥想践行者,这份文化根源中深邃的智慧和修行对他深深的触动。他在首都师范大学的演讲中表达了这份情感,他对着数百名听众说:“正念,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流淌在你们的血液中,铭刻在你们的骨子里。”
《多舛的生命: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是乔恩·卡巴金的第一部著作,初版于1990年,修订再版于2013年。这部著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有关正念及正念减压课程的经典书籍。它详细描述了正念减压课程的方方面面,及其在健保、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它同时还有正念冥想练习的音频指导,在早年地面课程还不是很多的时候,这本书,结合这些音频,成了正念减压八周课程地面课程的替代。自初版以来,本书在国际上成了一本畅销书,触及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它也将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书的文字平实易懂,能够被初涉正念的人们所理解。现在,我们很高兴能够把这部简体中译本呈现给中国的读者。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慎重地讨论了“mindfulness”一词在中文中最合适的翻译。原本mindfulness出自巴利文的Sati,在19世纪被翻译成英文的mindfulness,而早在4世纪末,Sati一词即被翻译成中文的“念”或“正念”。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只需从巴利文原文来翻译即可,因为英文本身就是从巴利文而来的。我们对近年来相关学术会议、专业期刊等也做了一个检索和回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的专业机构的学术会议,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分会主办的正念冥想学术研讨会,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正念治疗组所主办的正念学术会议,大多数中文医学和科学杂志,以及出版社的相关书籍,都使用“正念”一词。这个翻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现代,正念既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冥想练习,也可以作为一种生活之道,它的根源在中国可以追溯到至少1500多年前中国禅宗的智慧。正念的实质,彼时和当今,是普适的,因而它超越了任何一种分类,就如同唐朝禅宗非二元智慧中所教授的那般。正念在当代更强调其普适的价值,它不是一个信仰系统、一门哲学,或者任何一种教义。它是一种存在之道。具体而言,它是一种与万事万物的相处之道,无论它们令我们欢喜还是烦恼或者无聊。因而,正念触及并增强了普适的人类的能力,让我们可以持续一生地学习、成长、疗愈和转化,从那个你真切地开始练习的瞬间开始,无论你在哪里,也无论你的处境如何。正念一词既蕴含了它的佛学根源,同时也传达了现代生活主流社会的正念践行,因为如今它被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所研究。
正念减压及其他衍生于正念减压的以正念为基的课程,如正念认知疗法、正念分娩和养育等在面对多元文化和宗教背景中如何使用正念这一词时,都持谨慎和敏感的态度。这些课程都以一种无缝罅的、综合的方式来使用这个用语,既确认和涵盖了古老智慧传承之根源,也包括压力生理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 是古老智慧传承与实证科学的一种交汇。
有时,我们也会看到,“mindfulness” 被翻译成“静观”。这个选择通常基于授课者及参与者的反馈,即“正念”一词带有佛学意味,因而成为分享和练习正念的妨碍。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华人正念减压导师们被鼓励去采用与所在地区及亚文化框架相适宜的用语,以减少正念及正念减压课程在分享、助人、传播方面可能遇到的妨碍,我们觉得基于本书的精神,并和卡巴金博士与中国禅宗非二元传承的深厚联结保持一致,加上出于正念一词是中国主流科学与专业领域的首选, 也已经被中国大陆的普罗大众所熟悉等方面的考量,我们在主要面向中国内地读者的《多舛的生命: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原书第2版)翻译中选择正念作为“mindfulness” 的唯一翻译。这也是向智慧传承的回归。
自2011年11月到2016年12月,麻省大学医学院医学、健保和社会正念中心完成了在中国,也是亚洲地区的第一轮和唯一一轮完整的正念减压师资培训。至今,中国内地、港台及美洲地区共有几十名华语正念减压导师在各地开始带领正念减压工作坊和八周课程。
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份正念实践,如同正念一样,是与生命的一场相恋。这本书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最后,我们诚挚感谢参与审校的正念同道:仁虚法师、崇剑法师、陈德中、温宗堃、胡婷婷,感谢刘星辰参与文稿整理。感谢郭海峰、杭凯等正念减压导师对译文的反馈和建议。这本重要著作的简体中文版的问世与他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译文中的瑕疵和不足,是我们译者的责任,恳请给予我们反馈,以便我们改进。
童慧琦加州健康研究院,正念学院
高旭滨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
前言
——行禅师于法国梅村1989年
在过去的25年间,正如无数的人所发现的那样,正念是平和与喜悦的最可靠的源泉。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而且愈来愈明确地,不仅仅我们个人的健康和福祉,而且,我们作为一个文明和星球的传承,都有赖于它。本书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邀约——(它)要我们觉醒。而且,比起过往任何时刻,今天更需要我们去细致地品味我们所被赠予的每一个瞬间。
——行禅师于法国梅村2013年
序言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对中国的文化和智慧传承充满了深切的敬意。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希望你们了知,这本书里所描述的、作为正念减压课程基础的正念练习,如今,在我的国家成了优质医学的一部分,而在你们的文化中则有着比美国文化更加悠久的历史!而且,它们的价值继续被强大的科学实证——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之科学实证,以及对产生这些影响的生物性通路包括大脑、基因和端粒相关的寿命之科学实证所支持。
我们的文化只有四百多年,而你们的则已有几千年之久。正念,作为一种存在之道,以及一种正式的冥想练习,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智慧中。我们的星球演变到这个节点上,我把正念视为中国对人类的一份普适的馈赠。正念至少可以回溯到禅宗三祖僧璨和唐朝惠能的智慧以及李白的诗,甚至可以更加久远,与老子和庄子的教诲一脉相承。然而,这份智慧的精髓超越了任何宗教或信仰体系或时代。它是真正普适的,是人性所共享的潜力。如果你投入到对正念的培育中,它可能让你获益良多。
因而,我很高兴与你们分享我对正念和正念减压的热情。我希望这本书以及正念的培育会让你直接受益。它能够帮助你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应对在这个急遽变化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挑战。它也可以用于面对不可避免的衰老的挑战,包括面对慢性疼痛以及慢性疾病。
愿正念作为存在之道,以及冥想练习,触及你,足以让你找到切实的方法,去把它带到每天的生活中,以减轻压力,提高生命品质。
致以温暖美好的祝福!
乔恩·卡巴金
2018年1月29日
媒体评论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踏上心灵幽径》作者
以美丽和慈悲的睿智,乔恩·卡巴金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培育正念觉知,如何在升起的阻碍中滋养觉知,并能够品鉴其成果。在更新的最新证据下,我们清晰地看到循证整合医学的非凡转化,这是这本著作所带给整个世界的。本书的第1版是20世纪末医学的转折点,而这一版则将鼓舞新世纪的崭新一代。这是不同凡响的成就。
——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哲学博士,
牛津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
《多舛的生命》对任何人都有益,是全然生活在当下的综合指南,这部鸿篇巨制,初版于1990年,今天已经完全更新,详尽描述了现代研究,联系到紧迫的全球性困境,记录了正念在维护健康、教育以及工作场所的应用成果。在向普通人的生活和主要社会机构推广正念的力量方面,乔恩·卡巴金超越了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个体,这本书令人信服地讲述了这一丰碑式的故事。
——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J. Davidson),哲学博士,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健康心智研究中心创办人与主任
《多舛的生命》是一部传世经典著作,是正念世界之门的开启者。第2版在历史性的语境下以压力科学的前沿观点,智慧地指引雅致的正念生活。
——伊丽萨·艾佩尔(Elissa Epel),哲学博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系教授,压力科学家
我认识的每一位正念教师都认为这本书不可替代,即使在有了数年教学经验后依然经常参阅。即使是正念刚刚起步的外行读者也很容易上手。对于尚未实际参加八周正念减压课程的人们而言,这本书也是极具价值的转化生活的工具。
——萨拉·拉扎尔(Sara Lazar),哲学博士,
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
《多舛的生命》是正念、科学和实践的佳作,乔恩·卡巴金用精准但又诗意的语言把参与性医学的指南呈现在我们面前:积极和全然参与,担当起自身健康和福祉的职责,以我们已然具足的内在资源去学习、成长和疗愈。诚然是生活和疗愈的崭新范式。
——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医学博士,
JRI创伤中心医学主任,国家复合创伤治疗网联合主任,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
这本书是伟大的礼物,在我受伤之后走近它,就像这周我这么做来着,也将是我一生所做。从中我找到了希望每天都要做的练习。感谢乔恩以清晰和爱的笔触来撰写,鼓舞所有阅读者,大家都感到是对自己说的话,让其照亮了自己的旅途。